动态聚焦
中美贸易战升级,你所不知道的“301调查”
发布时间:2018-04-10
如果你最近一直在关注贸易战的话,那“301调查”一词对你来说一定不陌生,无论是先前提出的500亿也好,最近提出的1000亿也罢,都和“301调查”脱不了干系。
那么到底什么是“301调查”?相信很多人依旧是云里来雾里去,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301条款” “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这个条款给予美国贸易代表对他国不合理或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发起调查的权利,并且可以在调查结束后采取如下报复措施: 终止原贸易协定的适用 对该国商品施加关税或实施其他进口限制 迫使该国订立有约束力的条约
并且,根据该法案的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每年要向美国国会提交报告,指认哪些贸易伙伴未能对美国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保护,以及哪些伙伴市场对美国企业不公平。如果得到批准,美国将发起案件调查,与有关国家进行磋商,磋商不成则采取贸易报复措施予以制裁。
这么一看好像是没毛病,毕竟为了维护公平正义嘛,但仔细想想,有问题,大有问题!
我说你贸易行为“不合理”,“不合法”,“不公正”,我就可以启动调查,并且强迫你改变贸易做法,甚至法律法规?
这和不讲道理的“熊孩子”有何区别?
然而,几十年间,这个“301调查”被美国玩的是6到飞起~因为该调查吃亏的国家不在少数。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利用“301调查”成功打压了崛起中的欧洲共同体。
1971年、1989年和1991年,美国利用“301调查”三次打击日本,征收惩罚性关税,迫使日本开放相应国内市场、用贸易战重创日本经济,一度导致日本地产股市泡沫破裂,经济陷入几十年的滞涨。
美国曾对中国发起过5次“301调查”,最后均以双方和谈收场。其中1991年4月、1994年6月和1996年4月的三次“301调查”,达成三个知识产权协议;1991年10月针对中国市场准入开展的“301调查”,使我国做出未来5年内对许多美国商品取消进口壁垒的承诺。
虽然自世贸组织成立后,美国逐渐减少了“301调查”的使用,但还是执着于“301调查”的单边报复作用,不断给各国贸易制造矛盾。
据统计,美国已经28次把中国列入“301调查”的“优先观察名单”,一直孜孜不倦的找中国麻烦,这次更是毫不松口,到底为哪般?
原因 美国一直以来靠科技和创新型企业在全球大揽钞票,稳坐超级大国位置多年,然而近年来,中国科技发展迅猛,严重威胁美国利益,近期,中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美国更坐不住了,所以企图以知识产权为借口,企图打压中国相关企业。 近年来,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单2016年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就超过了3000亿美元,占到了美国当年贸易逆差的60%,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促进制造业回流,促进本国人口就业,对中国展开的“301调查”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可是,美国这次真是踢到铁板了!面对美国的多次挑衅,中国态度坚决。眼看贸易战一触即发,中美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因贸易摩擦变得更加脆弱,这样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而且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国与国之间归根结底是“合作竞争”的关系,一味敌对对谁都没有好处。
受中美贸易战升温影响,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大幅提升,A股市场通常是跟跌不跟涨,贸易战在短期内对A股有一定的冲击效应。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特殊时期最合适的投资态度应当是求稳,如何避险将会是这一段时间的主题。
综观中美贸易战征收关税涉及的行业,首当其冲的就是国内航空航天、信息及通信技术以及机械设备等领域。而其他行业例如家电产业、金属制品以及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例如化工类、塑料橡胶制品等,都存在着较大的波动风险,是各位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板块。